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是一次对“活着”的深刻追问。
当碎片化信息淹没日常,我们成了自己生命的局外人。奥格登的这本书把精神分析从诊室带回生活现场,提醒我们“活着”不是状态,而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能力。
奥格登以温尼科特、比昂为镜,重写精神分析的坐标:从解释转向体验,从“理解”转向“成为”。他强调“未被活过的经验”——那些在焦虑、倦怠、麻木里被放过的瞬间——正悄悄掏空当下。通过温尼科特与比昂的理论,他示范如何在对话、写作、独处中重启真实体验:先允许自己被看见,再允许世界重新发生。在算法替我们思考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条逆流之路:回到身体、回到呼吸、回到“我与你”之间那片尚未命名的空地,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刷新自我与世界的契机。
你会在字里行间,看见那些你未曾说出的自己——并找到回应的方式。
本书以20世纪50~70年代唐纳德·温尼科特和威尔弗雷德·比昂引领的精神分析变革为背景,探讨了精神分析从“理解”到“体验”的重心转移,强调病人与分析师共同创造分析体验过程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这种转移是精神分析从认识论维度转向本体论维度的范式变革,温尼科特的“悖论性思维”对这一变革贡献深远。书中创造性地重读了温尼科特的四篇论文,探讨了“活着意味着什么”这一核心主题,关注语言初萌时的心理转化,认为意义是在当下真实创造出来的。全书共九章,涵盖临床实践中的本体论、存在的悖论、无意识的重新构想、分析中的关系回馈、身体的鲜活体验、语言象征的转化等多方面内容,最后以给年轻写作者的信作结,表达书写过程也是创造生命的理念。
托马斯·H.奥格登(Thomas H. Ogden)博士,托马斯·H.奥格登是一位精神分析大师、杰出的医学专家。他的学术背景深厚,毕业于阿姆赫斯特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并在旧金山精神分析协会完成了他的专业培训。他曾任职于伦敦著名的塔维斯托克诊所,担任精神科医师。目前,他担任精神科高级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同时也是旧金山精神分析协会的教员,以及北加利福尼亚精神分析协会的督导师和分析师。
托马斯·H.奥格登著有13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和3部小说。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5种以上的语言。他在精神分析领域屡获殊荣。2004年,他凭借卓越的学术成果荣获《国际精神分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年度重要论文”奖。2010年,他因在精神分析临床、教学与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表现,被授予Haskell Norman奖。2012年,他因对精神分析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Sigourney奖。2014年,他凭借在精神分析领域的终身成就,荣获Hans Loewald奖。奥格登现居旧金山,专注于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以及创造性写作的教学工作。
唐京燕(笔名:唐舟未晚),香港大学本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整合流派心理咨询师。
本书赞誉
推荐序
引言
第1章认出我:临床实践中的本体论
第2章活着意味着什么:存在的悖论与中间经验的真实
第3章意义即世界:去构无意识
第4章那些未被活过的事:共时性、历时性与经验的重组
第5章如实返还:分析中的关系回馈与真实存在
第6章呼吸如起伏的鸟腹:鲜活的身体
第7章说出世界,说出我:语言象征的转化
第8章我一个人,但你也在:独处、在场与真实生命的展开
第9章鲜活的写作:给年轻写作者的信
致谢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790280 |
条码 | 9787111790280 |
编者 | (美)托马斯·H.奥格登(Thomas H.Ogden ) 著 著 唐京燕 译 译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46 |
字数 | 143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