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宋人对“乐”的问题格外着迷,同时在新的道德与商业环境下对言说“乐”、获取“乐”做出了许多黠慧试探。宇文所安以其一贯的essay风格为北宋文学史研究再注活力,逐句解读欧阳修、曾巩、苏轼、邵雍、司马光、黄庭坚、李清照等代表性精英的重要文本,也审视十一世纪的宋代独具一格的文化风貌。“悉为我有!”的主权诗学在公-私价值的张力包围中展示出创造性力量。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文本,其直接关涉的,既不是由金钱和货买充斥着的不断变化的社交世界,也不是由道学或新儒家充分实现了的儒家伦理思想,而是两股势力的相交地带。在这样一个相交地带中,通过购置与拥有来思考“乐”的冲动将会同时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道德评判的声音。这种乐仰赖于对世间某些东西的拥有——无论是实际上的拥有还是概念上的拥有。其反作用力是道之乐。对乐的反思又往往与名奇异地混杂在一起——命名,名的稳定性,因有了某个“名”而衍生出的价值等。
我承认我对问题的兴趣就比对答案的兴趣要大。实际上,我最感兴趣的正是那些不断出现且没有答案可以完全回答的问题。话语体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我们可以以不同方式思考历史现象,这种思考方式的多样性会不断提醒我们注意那些习以为常的程式的局限性。
——宇文所安
快乐是人类最基本的话题,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快乐的性质、快乐与特定处境的关系、快乐是否仰赖于拥有等问题,都曾因引发古人的探讨与沉思。宇文所安试图在北宋的思想背景下追溯“快乐”在文学史上的回响。这一时期商业文化大兴,通过“拥有”而获得快乐也成为一种普遍形式,并呈现在当时的文学观念中。与这种观念相对的,是11世纪初兴的道学,新的思想氛围下,士大夫的言行都要受到内外部的道德评判,这种对快乐、享乐的反思之声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书的三个关键词 快乐、拥有、命名,皆围绕“物”之地位与所有权的崛起展开,背后则是商业与士人文化的纠缠。宇文所安在古文中探索这些关系的显与隐,也睹见了写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境。欧阳修“六一居士”的雅号、苏东坡的石头、司马光“独乐的”私人花园,以及黄庭坚、苏舜钦等一代文人的学识“资本”,都在多种力量并存的北宋文化阵地上游荡;文本的调和与自辩,也引导着我们认识文学的虚与实。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哈佛大学James Bryant Conant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诗和比较诗学。
主要著作包括:《悉为我有!:11世纪中国的快乐、拥有、命名》(Columbia, 2021),《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与12世纪初的词》(Harvard, 2019),《晚唐诗》(Harvard, 2006),《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Harvard, 2006),《诺顿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Norton, 1996),《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论集》(Stanford, 1996),《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Harvard, 1992),《迷楼》(Harvard, 1989),《追忆》(Harvard, 1986),《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Wisconsin, 1985),《盛唐诗》(Yale, 1980),《初唐诗》(Yale, 1977)等。曾出版杜甫诗歌的英语全译本《杜甫诗》(De Gruyter,2015),并与孙康宜一起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Cambridge,201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自2003年起陆续出版“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导言
1 其名何所寓:六一居士传
2 桃花源的长官
3 缺席的石头
4 悉为我有:主权的诗学
5 石自副其名
6 胸中竹与腹中竹
结语
延伸阅读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 | 9787108080257 |
条码 | 9787108080257 |
编者 | (美)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著 著 杜斐然 译 译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87 |
字数 | 114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