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书中通过“正阳门摸门钉儿”“全聚德‘德’字少一横”“刘伯温修正阳门”等传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技艺)与物质文化遗产(中轴线建筑)紧密结合,使静态的文物“活”起来,成为普通公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记忆。(2)民间口传文化的价值:民间传说往往是地方文化的“活态基因库”。书中故事虽带有神话色彩,却真实记录了北京市民的集体认知与情感寄托,填补了官方文献中未记载的“市井视角”,为研究北京城市文化提供了重要民间资料。★中轴线作为北京的空间骨架,承载着“天人合一”“礼制秩序”的传统思想。书中通过永定门、天安门、故宫、钟鼓楼等节点的故事,揭示了中轴线不仅是建筑轴线,更是中华文明“中和”“对称”美学的具象化表达。通过老字号传奇(如王致和臭豆腐)、市井习俗(如门钉祈福)等故事,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与中轴线文化连接,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古城的血脉相连,增强文化自豪感与保护意识。★作者以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实践与北京原住民的视角,将个人成长记忆与城市变迁交织,让文字充满温度。书中每一则传说背后,都是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对故乡的赤诚。作者将散落的民间传说系统整理,通过文学化写作赋予其连贯性与艺术性,使故事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性。例如,“八臂哪吒城”将军事防御工程与神话人物结合,既保留了传说的神秘色彩,又深化了对古代城市规划智慧的表达。当代社会的文化启示★书中对比了中轴线上古今功能的转变(如正阳门从军事防御到文化地标),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创新传统文化。在城市快速更新的背景下,许多老建筑、老习俗逐渐消失。本书通过记录传说,为未来留存了珍贵的文化基因,提醒人们珍视城市历史的“根”。
《北京中轴线传说》通过民间传说与历史考证的结合,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文化魅力。本书不仅保存与传播文化记忆,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普通读者感受到文化遗产的亲近感与生命力。它既是北京文化的一把钥匙,也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城市历史的深邃,也折射出现代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责任。
杨建业,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技艺》《前门和前门的传说》《北京扎燕风筝》等多部非遗专著。编导非遗原创话剧《摔出一片天》《工匠的天空》等。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ISBN | 9787521234886 |
条码 | 9787521234886 |
编者 | 杨建业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64 |
字数 | 15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