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与木和漆的相遇,
在工与艺中打磨自己
“伏羲作琴”“左琴右书”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
“我们通过做工成为工匠”
事实上呈献给读者的,是作者独自写的文字,是不折不扣的为自我的写作。
[法]马赛尔·普鲁斯特《驳圣伯夫》
《斫琴记》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史风华老师根据自己业余学习斫琴的经历而创作的。书中将技艺、生活与理论彼此交融,以作者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斫制一把古琴的全过程为主线,穿插介绍琴曲、琴谱、琴器知识,以及这些关于古琴的物质表象背后的琴艺、琴道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在自得的文化体系。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其在传统乐器中的地位极高,古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与美学内涵,斫琴发展史更是常与古琴发展史相提并论。此外,书稿通过对东西方美学认知的比较,也借斫琴这一点,凸显出中华传统美学在当代的崭新面相。
史风华,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琴学。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面试官。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国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院等校访问学者。曾担任加拿大高贵林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法国留尼汪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华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岭南斫琴工艺研学基地”负责人。专著《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曾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前记
第一辑 寻木/斫琴/挖槽腹
2019.11.25 周一 晴 第一课 与「蕉林听雨」一见钟情,择木而斫
2019.12.2 周一 晴 第二课 刨面板:每一块木头都有故事
2019.12.9 周一 晴 第三课 刨「低头」:享受木香的绽放
2019.12.16 周一 晴 第四课 渐入佳境,做蕉叶边的模板
2019.12.23 周一 晴 第五课 琴友雅聚,听琴友弹《神人畅》
2019.12.30 周一 晴 第六课 开始斫槽腹,挖出「龙鳞」
2020.1.6 周一 阴 第七课 第一次试音,开心与忧伤
2020.1.13 周一 阴 第八课 磨刀不误斫琴工,第二次试音
2020.1.30 周一 晴 第九课 木似老友,沉吟应我心
2020.5.11 周一 阵雨 第十课 疫情后复斫,初识国漆
2020.5.18 周一 时晴慢雨 第十一课 学习三种刮刀用法,打蝇头
2020.5.25 周一 将雨时晴 第十二课 以斫人琴道,今日开指弹琴
2020.6.1 周一 阵雨 第十三课 木头有奇香,挖出了叶梗
2020.6.8 周一 雷阵雨 第十四课 节疤也有故事,第三次试音遇挫
2020.6.15 周一 晴间暴雨 第十五课 龙池凤沼似葫芦,循序渐进细打磨
2020.6.22 周一 晴 第十六课 满琴的竹影,妖娆叶边与木纹
2020.6.29 周一 晴 第十七课 左斫右弹一琴中,过去未来俱神圣
2020.7.6 周一 晴 第十八课 临蕉叶为师,摹刻而成叶梗
2020.7.13 周一 晴 第十九课 在槽腹题字,第四次试音
……
第二辑 合琴/镶嵌/上灰胎
第三辑 打磨/面漆/上弦
第四辑 收尾/装饰/琴铭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24152043 |
条码 | 9787224152043 |
编者 | 史风华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软精装 |
页数 | 546 |
字数 | 46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