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张祥永,1982年出生,四川眉山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在读,海口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
鉴于海南岛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对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生成环境进行分析,梳理了其地域性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应对及利用形式,挖掘了黎族传统聚落形态与建筑的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与聚落依存的生物遗产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传承策略,将进一步拓展区域自然与文化遗产体系的理论基础,为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海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中黎族人口最多,其占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为90.67%,黎族聚落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五指山、鹦哥岭、霸王岭、黎母岭、雅加大岭等海南岛中部山区地带。悠久的生产、生活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在其演化历史中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民族特质,并潜移默化地表达在其生活环境载体中,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黎族聚落的迁移与更迭,可能与生产力发展有关,也可能受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本书复原历史环境,探求环境变迁,尝试将文化遗产时空特征与自然环境进行关联研究。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与聚落文化的梳理(第2章),从文献体系和历史民族志图谱中解析黎族聚落环境(第3章、第4章),始终抓住生活转变与住居转型的协调适应关系,梳理具有民族识别性的生活和建筑要素,解析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生成识别与演变问题(第5章)。第二部分,归类研究黎族传统聚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第6章、第7章),探索匠系演进及其在地适应性,以此明确建筑基质传承的内在动因,着重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解析黎族传统聚落形态、船型屋民居建筑的形制、建造技艺等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第三部分,从宏观层面分析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双世遗”背景下促进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对策性建议(第8章)。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海南岛的人居环境与聚落文化概览
第3章 汉族文献体系中的黎族聚落环境
第4章 《琼黎图》图谱中的清代黎民生活与聚居环境
第5章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环境生成与演变特征
第6章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
第7章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
第8章 新时期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第9章 结语
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308651 |
条码 | 9787112308651 |
编者 | 张祥永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2-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44 |
字数 | 275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