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建筑固体废弃物制作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探明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及界面过渡区形成机理;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及数字体相关法,阐明在荷载作用下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内部损伤的起始及演化规律;通过细观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探究界面过渡区特性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材料设计、细观力学损伤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张逸超,工学博士,博士后,沈阳建筑大学副教授,主要致力于低碳混凝土相关研究工作,在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
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中国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了“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可见,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将在“双碳”历史性进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在此背景下,固体废弃物低碳化利用成为工程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固体废弃物制备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书采用建筑固体废弃物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种环境友好型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开展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及构件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
本书的第1章介绍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揭示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形成机理;第3章介绍了荷载作用下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的细观损伤特性,建立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材料设计与损伤特性之间的关系;第4章介绍了界面过渡区对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影响,揭示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细观力学损伤机理;第5章介绍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分析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性能影响因素;第6章介绍了荷载作用下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梁的变形场演化规律,分析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梁的力学行为。本书可为建筑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协同处置提供创新思路,为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建筑材料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
第3章 单轴受压作用下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特性
第4章 ITZ对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影响
第5章 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性能
第6章 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梁变形场演化规律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315505 |
条码 | 9787112315505 |
编者 | 张逸超 李彤 夏玮彤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72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