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外交官亲历者的一手史料价值:作者田贝作为美国驻华公使(1885—1898),深度参与晚清关键历史进程(如《马关条约》谈判),在华工作生活长达13年。其兼具外交官、政策参与者和时代亲历者的多重身份,使其记录具有独特的视角。其著述是研究晚清内政外交、中美关系的重要一手史料。
2.清末北京城市风貌的珍贵记录:田贝长期驻京,以其外交官的观察力,翔实记录了19世纪末北京的城市格局、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书中收录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直观呈现了北京城的变迁景象。这些文字与影像相互印证,为北京城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外来观察者视角与原始记录素材。
3.晚清中国社会图景的多维呈现:田贝在华期间考察广泛,本书不仅详述北京,亦涵盖天津、四川等多个地区的见闻,内容涉及各地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及重要历史片段,共同呈现了晚清社会丰富而复杂的若干侧面,为研究该时期中国社会提供了多地域、多层次的历史细节与观察视角。
4.列强对华决策内情与心态的揭示: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参与者,田贝在书中记录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列强间的竞合博弈以及清政府的处境与民众心态。其著述为理解当时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考量依据、决策逻辑与高层心态,提供了来自核心参与者的内部观察视角,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和跨文化认知的重要参考资料。
5.填补空白的中文译本:本书英文原版(1906年于波士顿首版)长期为国际学界所关注和引证,但中文译本一直阙如。此译本的出版,可为中文读者得以直接接触这份研究晚清史的重要一手史料文献。
《百年前的中国和中国人:田贝北京回忆录》(China and Her People)是美国驻华公使田贝(Charles Denby)基于13年在华亲历撰写的回忆录。本书以美国外交官的视角,翔实记录了古都北京的城市格局、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以及天津、四川等地的社会风貌,呈现了清政府的治理困境与外部压力、列强间的竞合博弈关系。作为《马关条约》谈判等重大事件的深度参与者,田贝提供了决策层内部观察及对华政策制定的依据。书中6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与文字记载互为佐证。本书可为研究晚清社会变迁、北京城市史、中外关系及跨文化认知提供源自美国外交官视角的一手史料文献。
作者
田贝(Charles Denby,1830—1904),美国外交官、政治家、作家。美国弗吉尼亚州人。他曾是美国陆军中校,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作者自光绪十一年(1885)作为美国驻华公使来到中国,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卸任离开中国,在中国时间长达13年。
译者
叶凤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译著有《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青龙过眼——西方的中国形象》《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等,合译有《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等。学术专著有《失守的国门——旧中国的海关》,合著《清政权半殖民地化研究》,另有论文十几篇。
第一卷
第一章 出使中国
第二章 抵达北京
第三章 在京外国人的生活
第四章 北京
第五章 皇城
第六章 科举考试
第七章 外交官们的工作
第八章 钱庄与钱庄的运作
第九章 中国海关
第十章 农业
第十一章 艺术与语言
第十二章 中国妇女
第十三章 宗教与迷信
第十四章 奴隶
第十五章 丧葬
第十六章 民法
第十七章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的工作
第十八章 慈禧太后
第二卷
第一章 政府行政
第二章 中国商业
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进步
第四章 美国对华贸易
第五章 四川省
第六章 满洲
第七章 中国的暴乱
第八章 外国列强如何对待中国
第九章 排斥中国劳工
第十章 日中战争
第十一章 瓜分中国领土
第十二章 第一个菲律宾委员会
第十三章 义和团运动
第十四章 占领和治理天津
第十五章 美国的领事服务
第十六章 太平洋沿岸的进步
第十七章 列强在远东的未来
第十八章 日俄战争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 | 9787559683304 |
条码 | 9787559683304 |
编者 | [美]田贝/著叶凤美/译 著 |
译者 | 叶凤美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36 |
字数 | 262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纯质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