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为第三版修订,全书共九章: 内容包括: H. pylori研究回眸与展望; H. 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 H. pylori感染与临床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 H. pylori感染处理中的热点问题;H. pylori感染治疗的中医认识与策略;H. pylori处理的国内外共识及重要参考文献分类速查。不仅在原来第二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而且新增第七章H. pylori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或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这也是临床医生最感兴趣的一些课题。新增第八章H. pylori感染治疗的中医认识与策略。新增第九章H. pylori处理的国内外共识及重要参考文献作了分类速查。
第一章 幽门螺杆菌研究回眸与展望/ 1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史/ 1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的命名史/ 5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史及研究展望/ 8
一、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对上胃肠道疾病重新认识的里程碑/ 8
二、 中国幽门螺杆菌学组的创立和壮大/ 9
三、 中国幽门螺杆菌学者的科研合作和共识发布/ 11
四、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展望/ 12
第二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15
第一节 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15
一、 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15
二、 幽门螺杆菌生物流行病学特点/ 16
第二节 中国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17
一、 中国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17
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18
三、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19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 21
一、 动物的螺杆菌感染/ 21
二、 幽门螺杆菌传播的家庭聚集性/ 21
三、 幽门螺杆菌通过粪- 口传播/ 22
四、 幽门螺杆菌通过口- 口和胃- 口传播/ 23
五、 幽门螺杆菌通过医源性传播/ 23
六、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 24
第三章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研究/29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29
一、 幽门螺杆菌在胃部定植/ 29
二、 幽门螺杆菌毒素及Ⅳ型分泌系统/ 32
三、 免疫逃逸机制和宿主细胞的失调/ 35
四、 DNA 损伤和端粒长度/ 37
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噬/ 38
六、 miRNA 和宿主细胞的失调/ 39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与胃黏膜屏障损伤/ 43
一、 正常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44
二、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及其对胃黏膜的损伤/ 46
三、 对抗H. pylori 黏附机制和保护胃黏膜是治疗H. pylori 感染的新思路/ 52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及其受体/ 57
一、 幽门螺杆菌重要黏附素及其受体/ 57
二、 黏附素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61
三、 展望/ 63
第四章 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67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 68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70
一、 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现代理念/ 70
二、 从整合医学角度认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
基本原则和策略/ 7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75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淋巴瘤/ 81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不良/ 87
一、 消化不良基本概念中的误区/ 88
二、 幽门螺杆菌胃炎本质/ 90
三、 幽门螺杆菌胃炎是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的
原因/ 91
四、 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 92
五、 相关共识及指南的推荐/ 94
六、 如何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消化不良处理的一线治疗”/ 94
七、 结语/ 96
第六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 98
一、 幽门螺杆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99
二、 幽门螺杆菌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可能的致病机制/ 100
三、 幽门螺杆菌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影响/ 101
四、 从整合医学角度认识和处理幽门螺杆菌
与胃食管反流病/ 104
第七节 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类药物/ 109
第五章 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外疾病/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与心脑血管疾病/ 123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4
二、 心律失常/ 128
三、 缺血性脑卒中/ 128
四、 帕金森病/ 129
五、 偏头痛/ 130
六、 阿尔茨海默病/ 131
七、 展望/ 13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与血液疾病/ 137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38
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 141
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143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与皮肤疾病/ 148
一、 慢性荨麻疹/ 148
二、 酒渣鼻/ 151
三、 银屑病/ 152
四、 其他皮肤疾病/ 152
五、 结语/ 153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与呼吸系统疾病/ 156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7
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结核/ 160
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 162
四、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支气管扩张/ 164
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 164
第六节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病变及胃内病变/ 171
一、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171
二、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的定植/ 172
三、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与胃内病变/ 173
四、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病变/ 174
五、 小结/ 176
第六章 幽门螺杆菌诊断技术/ 180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诊断技术/ 180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概述/ 180
二、 侵入性检查/ 181
三、 非侵入性检查/ 187
四、 分子生物学检测/ 195
五、 结语/ 198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常用技术/ 200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常用技术介绍/ 200
二、 诊断技术发展需求/ 201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评价与诊断标准/ 207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检测方法/ 207
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检测方法的评价/ 208
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227
四、 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判断/ 228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菌株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233
一、 幽门螺杆菌分型研究的发展历史/ 234
二、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38
三、 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方法及临床意义/ 240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研究与应用现状/ 251
一、 幽门螺杆菌耐药分子机制/ 251
二、 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型与表型/ 256
三、 突变检测技术/ 257
四、 展望/ 259
第六节 幽门螺杆菌个性化诊疗分子检测临床策略/ 264
一、 幽门螺杆菌个性化诊疗重要性/ 264
二、 幽门螺杆菌个性化诊疗中的检测内容与方法/ 266
三、 幽门螺杆菌个性化诊疗分子检测的处理流程/ 269
第七节 幽门螺杆菌诊断方法的展望/ 279
一、 对幽门螺杆菌诊断方法的需求改变/ 279
二、 相关技术的发展及诊断方法展望/ 281
第七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及其耐药研究/ 285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285
一、 了解抗生素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制订治疗方案/ 286
二、 地区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 298
三、 合理选择抗生素组合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99
四、 抑酸剂的应用对根除疗效的影响/ 300
五、 铋剂的应用/ 301
六、 益生菌在治疗中的应用/ 302
七、 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303
八、 治疗时机的选择/ 303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细菌耐药性及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306
一、 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及机制/ 306
二、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311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和耐药/ 328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336
一、 概述/ 336
二、 幽门螺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 337
三、 诱导幽门螺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341
四、 挑战与展望/ 342
第五节 特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348
一、 概述/ 348
二、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349
三、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于成人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应用问题/ 353
四、 结语/ 355
第六节 关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抗生素合理应用与研究进展/ 360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360
二、 处理好“共识”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 361
三、 掌控药物“疗效”与“安全性”是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的关键/ 362
四、 目前抗生素应用中主要问题/ 364
五、 避免或降低抗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策略/ 365
六、 从“整合医学”角度处理H. pylori 感染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举措/ 366
第七节 “ 幽门螺杆菌精准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370
一、 基于幽门螺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指导精准治疗/ 372
二、 基于宿主CYP2C19 基因多态性指导精准治疗/ 374
三、 基于H. pylori 球形变指导精准治疗/ 376
四、 患者教育管理/ 377
五、 适合我国国情的幽门螺杆菌精准诊疗路径/ 378
六、 展望/ 380
第八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和研究中热点问题/ 386
第一节 从整合医学角度诠释“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原则和策略/ 386
一、 概述/ 386
二、 幽门螺杆菌治疗现状与挑战/ 386
三、 共识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387
四、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策略/ 388
五、 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 391
六、 结语/ 392
第二节 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地图及其意义/ 396
一、 概述/ 396
二、 中国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地图的构建背景/ 396
三、 中国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地图的绘制及发布/ 397
四、 中国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地图的意义和展望/ 398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进展/ 400
一、 幽门螺杆菌治疗现状与挑战/ 401
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新策略/ 401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肠微生态的影响/ 411
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微生态/ 412
二、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胃肠微生态的影响/ 415
三、 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辅助作用/ 419
四、 结语/ 420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与炎性肠病问题解读/ 428
一、 概述/ 428
二、 炎性肠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429
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性肠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430
四、 展望/ 433
第六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问题解读/ 436
一、 概述/ 436
二、 结直肠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437
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机制研究进展/ 441
四、 展望/ 444
第七节 从幽门螺杆菌认知与防控看健康教育重要性/ 451
一、 引言/ 451
二、 幽门螺杆菌认知的重要性/ 452
三、 健康教育在幽门螺杆菌防控中的重要性/ 453
四、 国内有关幽门螺杆菌诊疗的指导性文件/ 454
第八节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的临床实践和存在问题/ 456
一、 概述/ 456
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 458
三、 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策略提出的背景及与其他策略的区别/ 459
四、 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共识的制定及其意义/ 461
五、 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466
六、 家庭幽门螺杆菌防控策略预防相关疾病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469
七、 家庭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 475
八、 家庭幽门螺杆菌根除产生的影响及挑战/ 477
九、 结语/ 480
第九节 黏蛋白17 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 486
一、 黏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胃黏膜病变演化的关系/ 487
二、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中MUC17 表达和病理学特征的影响/ 495
三、 幽门螺杆菌通过下调MUC17 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507
四、 MUC17 抑制幽门螺杆菌毒力蛋白CagA 转运的作用机制/ 512
五、 幽门螺杆菌通过抑制MUC17 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530
第十节 从幽门螺杆菌外膜脂多糖结构剖析中揭示东西方菌株差异/ 542
一、 前言/ 542
二、 东西方菌株脂多糖分子中的类脂A结构高度保守/ 543
三、 东西方菌株脂多糖分子中的核心多糖结构高度保守/ 544
四、 东西方菌株脂多糖分子中的O- 抗原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546
五、 小结与展望/ 551
第十一节 临床研究设计和统计学考虑/ 555
一、 研究设计/ 558
二、 研究对象/ 561
三、 随机化和盲法/ 563
四、 统计分析计划/ 565
五、 数据质量/ 569
六、 结语/ 574
第九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中医认识与策略/ 579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分型及辨证论治/ 579
一、 中医药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基础研究/ 580
二、 中医药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临床研究/ 582
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证候研究/ 584
四、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586
五、 小结/ 589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协作对策/ 595
一、 概述/ 595
二、 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困境/ 596
三、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 596
四、 中医药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路径/ 597
五、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协作对策/ 598
六、 结语/ 603
第三节 第二次中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 证”共识/ 608
第十章 幽门螺杆菌研究重要参考文献分类速查/ 623
一、 综述和meta 分析/ 623
二、 基础研究/ 631
三、 临床研究/ 648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 | 9787117380348 |
条码 | 9787117380348 |
编者 | 胡伏莲 著 胡伏莲 译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44 |
字数 | 390 |
版次 | 3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