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在第2版《指南》的基础上丰富了药物治疗的内容,增加了抗高血压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抗高血压药的时间治疗学、新型抗高血压药和具有降血压作用的改善糖脂代谢的药物,特别是目前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类药物已经逐渐进入慢性疾病管理领域,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siRNA类药物有独特的药学特征,特别是偶联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标签的siRNA类药物可进入肝细胞长时间发挥药效,其单次注射药效可维持6个月。靶向血管紧张素原的siRNA类药物Zilebesiran 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Zilebesiran 给长效、稳定降血压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1 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现状 /1
1.1 基层用药现状 /1
1.1.1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1
1.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2
1.2 等级医院高血压药物治疗现状 /4
1.3 基层血压管理模式和基本用药 /5
1.3.1 我国基层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建议 /5
1.3.2 基层高血压管理基本用药建议 /6
2 常用抗高血压药分类 /10
2.1 各类抗高血压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10
2.1.1 利尿剂 /10
2.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11
2.1.3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 11
2.1.4 肾素抑制剂 / 11
2.1.5 钙通道阻滞剂 / 11
2.1.6 β 受体拮抗剂 /12
2.1.7 血管紧张素受体- 脑啡肽酶抑制剂 /12
2.1.8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12
2.1.9 α 受体拮抗剂/13
2.1.10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13
2.1.11 具有降血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13
2.2 抗高血压药的剂型、药代动力学 /18
2.2.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18
2.2.2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18
2.2.3 钙通道阻滞剂 /19
2.2.4 β 受体拮抗剂 /19
2.2.5 α 受体拮抗剂/20
2.2.6 利尿剂 /20
2.3 抗高血压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1
2.3.1 抗高血压药与非抗高血压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1
2.3.2 抗高血压药与抗病毒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4
2.4 抗高血压药的时间治疗学 /26
2.5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试验设计 /30
3 常用抗高血压药单药治疗 /33
3.1 利尿剂 /33
3.1.1 概述 /33
3.1.2 分类 /34
3.1.3 用药原则 /34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6
3.2 β 受体拮抗剂 /40
3.2.1 概述 /40
3.2.2 分类 /40
3.2.3 用药原则 /42
3.3 钙通道阻滞剂 /47
3.3.1 概述 /47
3.3.2 分类 /47
3.3.3 用药原则 /49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51
3.4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57
3.4.1 概述 /57
3.4.2 分类 /57
3.4.3 用药原则 /58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59
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61
3.5.1 概述 /61
3.5.2 分类 /62
3.5.3 用药原则 /62
3.5.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64
3.6 血管紧张素受体- 脑啡肽酶抑制剂 /67
3.6.1 概述 /67
3.6.2 分类 /67
3.6.3 用药原则 /68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70
3.7 其他抗高血压药(单药) /74
3.7.1 α 受体拮抗剂/74
3.7.2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77
3.7.3 血管扩张药 /81
3.7.4 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降血糖药 /83
3.7.5 具有降血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92
4 常用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 /97
4.1 联合治疗的降血压特点和优势 /97
4.2 联合用药的形式以及推荐、不推荐和可能推荐的组合 /99
4.2.1 阶梯联合 /99
4.2.2 初始联合 /100
4.3 自由联合和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评价 /101
4.4 单片复方制剂 /104
4.4.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噻嗪类利尿剂的单片复方制剂
(A+D) /104
4.4.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剂的单片复方制剂(A+C) /106
4.4.3 β 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阻滞剂的单片复方制剂(B+C) / 111
4.4.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 钙通道阻滞剂+ 噻嗪类利尿剂的
单片复方制剂(A+C+D) / 116
4.5 传统的固定复方制剂和中药 / 119
4.5.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122
4.5.2 复方利血平片 /127
4.5.3 珍菊降压片 /129
4.5.4 具有降血压证据的中药 /131
4.6 多靶点单片复方制剂 /135
4.6.1 钙通道阻滞剂+ 他汀类单片复方制剂 /138
4.6.2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143
4.6.3 氨氯地平叶酸片 /147
5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50
5.1 儿童高血压 /150
5.1.1 流行病学现状和影响因素 /150
5.1.2 诊断和评估 /150
5.1.3 综合干预 /152
5.2 老年高血压 /155
5.2.1 概述 /155
5.2.2 患者临床特点及降血压获益 /155
5.2.3 降血压治疗原则 /156
5.2.4 药物推荐 /156
5.2.5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等的降血压策略 /157
5.2.6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158
5.2.7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158
5.3 妊娠或哺乳期合并高血压 /160
5.3.1 妊娠合并高血压 /160
5.3.2 哺乳期合并高血压 /162
5.4 围手术期高血压 /165
5.4.1 概述 /165
5.4.2 患者临床特点及血压管理特点 /165
5.4.3 降血压治疗原则 /166
5.4.4 药物推荐 /167
5.4.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168
5.5 代谢性高血压 /171
5.5.1 概述 /171
5.5.2 患者临床特点及干预策略 /171
5.5.3 降血压治疗原则 /172
5.5.4 药物推荐 /172
5.5.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173
5.6 高盐负荷或盐敏感性高血压 /178
5.6.1 概述 /178
5.6.2 患者临床特点及降血压获益 /178
5.6.3 降血压治疗原则 /178
5.6.4 药物推荐 /179
5.6.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181
5.7 药源性高血压 /183
5.7.1 概述 /183
5.7.2 药源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184
5.7.3 引起高血压的药物种类 /184
5.7.4 降血压治疗原则及处理流程 /184
5.8 抗肿瘤药物治疗后高血压 /191
5.8.1 概述 /191
5.8.2 患者临床特点及降血压获益 /191
5.8.3 降血压治疗原则 /192
5.8.4 药物推荐 /192
5.8.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193
5.9 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 /196
5.9.1 概述 /196
5.9.2 患者临床特点及降血压、降脂获益 /196
5.9.3 降血压治疗原则 /197
5.9.4 药物推荐 /200
5.10 肾上腺性高血压 /207
5.10.1 概述 /207
5.10.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推荐及治疗 /207
5.10.3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术前准备用药及危象处理 / 211
5.10.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215
5.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220
5.11.1 概述 /220
5.11.2 发病机制及降血压获益 /220
5.11.3 降血压治疗原则 /221
5.11.4 药物推荐 /221
5.11.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22
5.12 焦虑合并高血压 /225
5.12.1 概述 /225
5.12.2 患者临床特点及降血压获益 /225
5.12.3 降血压治疗原则 /226
5.12.4 药物推荐 /227
5.12.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29
5.13 难治性高血压 /233
5.13.1 概述 /233
5.13.2 患者临床特点及降血压获益 /233
5.13.3 降血压治疗原则 /233
5.13.4 药物推荐 /234
5.13.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35
6 高血压伴合并症的药物治疗 /239
6.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239
6.1.1 概述 /239
6.1.2 降血压治疗原则 /239
6.1.3 药物推荐 /239
6.1.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42
6.2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249
6.2.1 概述 /249
6.2.2 降血压治疗原则 /250
6.2.3 药物推荐 /253
6.2.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57
6.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263
6.3.1 概述 /263
6.3.2 临床特点及降血压获益 /263
6.3.3 降血压治疗原则 /264
6.3.4 药物推荐 /265
6.3.5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68
6.4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274
6.4.1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274
6.4.2 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 /281
6.5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293
6.5.1 概述 /293
6.5.2 降血压治疗原则 /293
6.5.3 药物推荐 /294
6.5.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96
6.6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298
6.6.1 概述 /298
6.6.2 降血压治疗原则 /298
6.6.3 药物推荐 /299
6.6.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01
6.7 高血压合并肺动脉高压 /306
6.7.1 概述 /306
6.7.2 降血压治疗原则 /307
6.7.3 药物推荐 /308
6.7.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08
6.8 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 /309
6.8.1 概述 /309
6.8.2 降血压治疗原则 /310
6.8.3 药物推荐 /310
6.8.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3
6.9 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318
6.9.1 概述 /318
6.9.2 降血压治疗原则 /319
6.9.3 药物推荐 /320
6.9.4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2
6.10 高血压急症 /326
6.10.1 概述 /326
6.10.2 降血压治疗原则 /326
6.10.3 不同临床特征高血压急症的药物推荐 /326
6.10.4 治疗流程及抗高血压药选择 /328
6.10.5 各种高血压急症的降血压要求和降血压
目标 /330
6.10.6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3
7 新型抗高血压药 /336
7.1 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 /336
7.1.1 分类 /336
7.1.2 用药原则及降血压特点 /336
7.1.3 适应证 /338
7.2 非甾体类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338
7.2.1 分类 /339
7.2.2 临床试验结果 /339
7.3 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342
7.3.1 分类 /342
7.3.2 临床试验结果 /342
7.4 氨基肽酶抑制剂 /346
7.4.1 作用机制 /346
7.4.2 Firibastat 的临床降血压特性/346
8 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 /349
8.1 概念 /349
8.2 与抗高血压药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349
8.2.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353
8.2.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353
8.3 药物基因组学在高血压治疗作用中的评价 / 355
8.3.1 概念 /355
8.3.2 评价方法 /356
8.3.3 评价效果 /356
9 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及评价 /359
9.1 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 /359
9.1.1 经导管去肾神经术 /359
9.1.2 颈动脉起搏治疗 /362
9.1.3 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的评价 /362
9.2 经导管去肾神经术后长期血压评估新方法 / 363
9.2.1 血压达标时间比 /363
9.2.2 累计收缩压负荷 /363
结束语/369
附录 常用抗高血压药简介(附表1~11) /370
附表1 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噻嗪型及噻嗪样利尿剂) /371
附表2 保钾利尿剂 /374
附表3 袢利尿剂 /375
附表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377
附表5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379
附表6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388
附表7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391
附表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397
附表9 β 受体拮抗剂 /402
附表10 α 受体拮抗剂 / 411
附表11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414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 | 9787117380652 |
条码 | 9787117380652 |
编者 | 孙宁玲 著 孙宁玲 译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大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16 |
字数 | 420 |
版次 | 3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哑粉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