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末日科幻的源头活水:“科幻小说之母” 玛丽?雪莱继《弗兰肯斯坦》后再献末日寓言,作为 “十大后世界末日小说” 之一,以 19 世纪前瞻视角构建 21 世纪末灭世图景,奠定反乌托邦文学重要坐标。
后世经典的灵感缪斯:《沙丘》《异形》《饥饿游戏》等大师级作品的灵感启蒙,从病毒肆虐的末日设定到人性崩溃的细腻刻画,深刻影响科幻史走向,堪称类型文学的 “基因库”。
人性与文明的崩溃实验:黑死病席卷下的欧洲崩塌史,既是病毒灭世的硬核推演,更是一面照进人性的棱镜——权力博弈、情感崩塌、信仰消亡,在集体末日中裸露出最真实的生存姿态。
跨世纪的媒体赞誉:《时代》《纽约时报》《大英图书馆》等中外权威一致推荐,跨越200年仍被视为 “人类灭亡史诗”,其对社会制度、浪漫主义的探讨,赋予末日叙事更深层的思想重量。
私人记忆与公共悲剧的交织:虚构情节暗藏作者真实隐痛:以丈夫雪莱、好友拜伦为原型的角色设计,将个人丧亲之痛融入人类灭绝寓言,使冰冷的末日叙事充满浪漫主义的悲情温度。
病毒叙事的跨时空预言性:早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书中对“黑死病变异毒株”的传播路径、社会恐慌与医疗体系崩溃的描写,竟暗合21世纪新冠疫情中的集体焦虑——隔离中的人性异化、谣言引发的信任危机、科技神话的破碎,让200 年前的虚构灾难成为当代现实的镜像隐喻。"
"“当末日成为人性的照妖镜——科幻之母书写的灭世启示录!”200年前,玛丽?雪莱用《最后一个人》预言 21 世纪的灾难。黑死病肆虐的欧洲大陆,文明崩塌如多米诺骨牌,权力沦为儿戏,爱情化作灰烬,连希望都成了奢侈品。这不是简单的末日爽文,而是一场关于“人何以为人”的残酷实验——当社会秩序归零,你会成为疯狂的掠夺者,还是孤独的坚守者?
作为《沙丘》《异形》的灵感源头,本书被《时代》评为 “十大后世界末日小说”,用细腻笔触剖开集体崩溃下的人性肌理。21 世纪的我们,正站在气候危机、病毒阴影的十字路口,翻开这本书,你会看见19世纪的先知如何预见我们的焦虑:末日从未遥远,它早已藏在人性的贪婪与脆弱里。《最后一个人》不是预言,而是一记警钟——在我们亲手缔造的末日到来前,或许还来得及读懂雪莱留给全人类的生存寓言。"
"第一卷
序 言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 十 章
第十一章
第二卷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三卷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 十 章"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ISBN | 9787514623192 |
条码 | 9787514623192 |
编者 | [英]玛丽·雪莱 著 |
译者 | 蒙彦辰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84 |
字数 | 367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轻型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