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基层协商民主,由此中国式基层协商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是新时代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与国际上前沿的协商系统理论对话中,结合我国田野调查和基层治理实际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系统理论与实践。本书将通过自主核心概念提炼的方式对其进行阐释,包括党领群议、包容性协商、片区协商、协商代表、协商问责、全过程协商、运转协商能力、培育协商资本、联动参与回应、高质量协商等的概念理论阐释和实践案例分析。既涉及协商所具备的主题主体、规则制度、条件环境、场域传播等要素构成的平等交流议事的系统,又包容微型协商活动、中等协商场景、宏观协商制度以及统合起来的社会环境,是在党的领导下多元主体通过表达、沟通、交流、辩论、说服等方式进行参与,政府社区或个体等进行有效回应,既包括正式的议事协商,也包括非正式的谈话共谋等来解决公共性或局部性事务的弹性系统。该书也将阐释中国化的协商系统的特性,既有机整合了协商民主要素,又强调关涉各要素的关系。其不仅具备了协商系统一般的三个特征,还具有中国式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性,包括在各层级各层面的宏观协商环境系统中呈现出的党领群议性、包容多元性、空间多层性,是新时代协商民主的新发展。
张大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研究院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老龄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国家公派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美国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访问学者。荣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湖北发展论坛奖,入选周洪宇“华大卓越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等多项人才计划。获省部级奖励和优秀成果奖20余项,被授予省级青年研究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讲的《政治发展理论与比较地方治理》入选首批国家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主讲的《社区工作》荣获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出版著作6部,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SSCI论文10余篇;20余份咨询报告被中央和地方政府采纳或运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3大项、省部级社科基金9项(其中重点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4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2019年起,每年发布《中国地方政府回应指数报告》(全国首份)。主要从事地方治理与比较政治、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社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
第一篇 为何协商:协商文化
第一章 找回协商:从历史和田野中发现商量与家国转换
为何找回与协商及其好处再认识
从历史文本之中回溯和追寻协商
由田野调查之中挖掘和发现协商
传统与现代协商空间的家国转换
结论:于家国历史之维找回协商
第二篇 辨识协商:协商质量
第二章 社区治理中协商系统的条件、类型与质量辨识
超越协商窄化泛化困境与何谓好的协商
协商系统理论及其要素条件与质量标准
社区治理实验中协商系统运用的案例分析
社区协商系统的类型及质量辨识
小结与讨论
第三篇 怎么协商:协商能力
第三章 运转协商能力:社区协商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参与—回应联动
协商能力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与协商质量的关联
协商能力的框架建构:要素、模型及与协商系统衔接
协商系统的参与—回应:协商能力要素分解和类型重组
实践类型与质量评估:农村社区协商实验的协商能力
参与—回应联动以运转协商能力通往高质量协商
第四章 农民协商能力与农村社区协商系统质量关系
乡村协商质量关切的协商能力及其研究现状
协商能力阶梯:高质量协商系统的分析框架
乡村建设行动中三个农村社区的协商实验案例
案例社区协商能力和协商系统质量的比较及其类型转化
结论与启示
第四篇 在哪协商:协商空间
第五章 片区协商:超越村组的社区议事单元及其系统运行
基层治理单元研究进路与片区协商
分析工具:协商系统理论及其要素
案例呈现:农田改造中的片区协商
逻辑分析:片区的协商系统及运作
基本结论与协商趋向
第六章 协商式嵌合: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交互逻辑
五社联动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对优势何在
五社联动的个案社区选取及其案例呈现
五社联动下多层次交互的关键环节聚焦
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协商嵌合
结论与延伸
第五篇 增效协商:协商资本
第七章 高质量协商发展的协商资本培育路径
将协商民主融合社会资本的协商资本带进来
协商系统中协商资本与协商质量的关联趋向
干部、专家和媒体介入社区协商的实验案例
作为协商资本的变量对协商质量的影响评估
结语
第八章 协商资本与协商能力嵌合:高质量协商的发展逻辑
协商程序的既有研究及其对协商质量的影响
一般化协商程序与创新性实践:新村屯案例
协商程序的创新路径:一个协商资本的视角
协商程序质量进路:协商资本嵌合协商能力
以协商程序创新指向高质量协商的发展逻辑
第六篇 发展协商:高质量协商
第九章 高质量协商如何达成:在要素—程序—规则中发展协商系统
村级协商创新实验与问题提出
协商标准与质量评估文献综述
高质量协商的标准演进与共识
农村社区协商实验样板案例
在要素—程序—规则中评量协商
基本结论与发展好的协商系统
第十章 乡村振兴中的协商能力、利益关联度与发展高质量协商
高质量协商的影响因素与协商系统的视角
农村社区协商系统高质量建设的分析框架
农村社区协商实验样本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结论与讨论:迈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协商
第七篇 特色协商:中国式协商
第十一章 党群群议:协商系统中社区治理的引领式协商
中国社区协商的模式讨论与问题提出
“带回”学研究范式与政党嵌入协商
政党视角带入社区群议与引领式协商
衡量协商系统质量和能力的要素特征
天长市引领式协商的“协商性”识别
基本结论与启示借鉴
第十二章 引领式协商:协商系统中党领导自治的基层治理新发展
党领导下结构视角的村民自治与过程视角的协商自治
一体化协同:党建引领下木寨村村民自治的多元样态
引领式信息交互:协商系统中党领导自治的机理探析
责任与授权:引领式协商中党领导自治的治理逻辑
结论与启示:以引领式协商激活自治推动治理新发展
第十三章 包容性协商:中国社区的协商系统模式与有效治理趋向
协商模式的中国化考察与问题提出
包容性协商的概念基础与理论源流
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
包容性协商的天长市社区治理实验
协商系统中社区协商的包容性识别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包容性协商趋向
第十四章 分布式协商:协商代表驱动乡村高质量协商的内在逻辑
代表与协商研究及影响协商质量的协商代表提出
协商系统中的协商代表、分布式协商与协商质量
协商代表驱动的高质量协商:村庄的协商治理实验
协商代表驱动高质量协商的逻辑进路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48252 |
条码 | 9787522748252 |
编者 | 张大维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98 |
字数 | 328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