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作为中国电影研究论文集,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从类型到创作,从作品到教育,全方位、多层次探讨中国电影。既有对经典类型的研究,也有对新兴现象的分析,为电影领域研究者提供详实资料与深刻见解。
本书是关于中国电影研究的论文集,主要分为类型研究、创作观察、作品聚焦、教育之思四个部分。类型研究主要是对于中国电影中较为突出的电影类型的关注与观察,创作观察是对于中国电影中的一些突出现象或者有代表性的导演的探索与分析,作品聚焦是对于中国电影中较有特色的作品进行的整理与阐释,教育之思是对于中国电影中与电影教育相关的一些现象的深入探查与研究。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单元评委、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香港电影、电影批评、电影文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香港电影批评史(1924—2024)”、国家社科艺术学青年项目“香港电影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与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和香港合拍片研究”。出版专著《狂欢的奇观——香港喜剧电影研究》《香港电影文化的对外传播》,并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评介》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类型研究
造梦、自省与回归
——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取向(2010—2020)
文化蔓延与自我镜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青春题材电影的演变
多重元素·人物群像·异域叙事
——“唐探”系列电影的类型化实践
话剧基因、改编困境与品牌转型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当下与未来
电影文化表达与国家形象建构
——主旋律电影中的民族叙事研究
新主流电影的认同机制
——奇观呈现、叙事弥合与意义共生
类型变体、“蜕让”传统与叙事革新
——新主流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创作观察
易烊千玺:作为青春指向的偶像商品
身体叙事、意象表达与历史记忆中的家国情怀
——谈陈力的导演艺术
丝路精神下的音乐回望
——论中哈合拍片《音乐家》的创作策略
后疫情背景下网络电影的“质”“量”生态关系
——2021年网络电影发展综述
市场下行、续集乏力与注意力商品
——2023年网络电影发展综述
古典文本的现代化叙事转型
——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观察
中国电影的生存机制
——艺术文化性与市场性的困惑
从游戏到电影的跨媒介改编
青梅煮酒余香漫
——当代电影如何表达传统文化
作品聚焦
叙事裂痕、陈述遮蔽与旁观者视角
——《热血合唱团》认同机制的失效
类型磨砺与文化缝合
——《英伦对决》的泛文本策略
《紧急救援》对中国电影类型的拓展与价值观传达
自反性与现代性
——试论《小城之春》的媒介意识
叙事隐藏、人性至上与“寓言”颠覆
——《秋菊打官司》的文化图景呈现
本土化改造、荒诞感生产与讽刺的不彻底性
——试谈《二手杰作》的改编及其困境
年轻语态、前卫体验与社会责任
——《大侦探 第八季》的文化表达
《人潮汹涌》
——打上作者标签的荒诞喜剧
《隐秘的角落》中电影感的多义阐释
教育之思
新中国70余年电影教育观念变迁
从轮廓描摹到本质阐发
——“中国电影学派”研究历程
新文科建设情境中的戏剧影视学科专业建设的剖析
“互联网+”时代电影教育观念的新变化
跨屏时代的影视人才培养该往何处去
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中的问题探寻
——以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调研数据为参考的观察
研究、实践、交流
——美国高等电影教育体系初探
电影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与现实问题探寻
——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电影电视艺术系主任埃里克·肖尔教授访谈
台湾电影高等教育(1951—2005年)史学评述
榜样参照、想象域文本与双向创生
——“动画素养”的概念提出及实现途径
百战沙场 倾心教育
——王承廉采访录
为“中国动画”的梦想执着前行
——孙立军访谈录
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 | 9787507857436 |
条码 | 9787507857436 |
编者 | 康宁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76 |
字数 | 37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