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学术与通俗的完美平衡
傅斯年以国学大师之姿,在《傅斯年笔下的古文之美》中架起学术与通俗的桥梁。他以 “关关雎鸠”为切口,既考据《诗经》的历史语境,又以现代视角解析爱情的本真;对“式微式微”的解读,既还原先秦底层的生存困境,又提炼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哲思。胡适、陈寅恪推崇的不仅是他的渊博学识,更是他让晦涩古文化作鲜活智慧的能力。书中四色精装与 65 幅插图,让“蒹葭苍苍”的朦胧意境跃然纸上,让读者在学术滋养中感受古文之美的亲切与力量。
沉浸式美学体验
傅斯年以文人的细腻捕捉古文的意境之美,周作人赞其“旧学功底深厚”,而本书将这种功底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享受。无论是文字的韵律还是画面的诗意,都让读者仿佛穿越千年,身临其境感受古文的美学魅力。
古智慧照亮现代人生
傅斯年的解读让古文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照进当代的智慧之光。蒋梦麟称其“识力精到”,这种识力在书中化作对古文现代意义的深刻挖掘。当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迷茫时,傅斯年笔下的古文智慧如清泉般滋养心灵 ——成为现代人抵御浮躁的精神铠甲。
文化传承的使命之作
傅斯年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在本书中构建起古文与当代的精神纽带。杜维运曾言傅斯年“以史料为器,以思想为魂”,这种精神在书中体现为对古文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四色精装与插图的设计,更让经典以现代美学形式传承,让年轻读者在美的熏陶中亲近传统。
情感共鸣的千年对话
傅斯年的笔触让古文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信使。读“关关雎鸠”,我们与先民共享爱情的纯真悸动;品“蒹葭苍苍”,我们与古人同历追寻的怅惘迷茫。他以“岂曰无衣”的豪迈唤醒集体情感记忆,用“式微式微”的悲叹引发对个体命运的共情。这种解读让古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跳动着人类共通情感的生命载体。林语堂曾赞傅斯年“有学问、有志气”,本书正是这种志气的结晶——让千年文字在当代读者心中重新焕发生机。
一场多维的阅读盛宴
《傅斯年笔下的古文之美》是一场融合视觉与思想的多维阅读体验。本书不仅是古文赏析,更是一场美学与思想的双重交流。陈寅恪曾评价傅斯年“识见高远”,这种高远在书中化作对古文的立体解构,让读者在文字、画面与思想的交织中,沉浸于古文之美的永恒魅力。"
本书是国学大师傅斯年对古典文学的深情诠释, 展现了他洞穿古文幽微、启迪智慧星河的深厚功力。作为胡适、陈寅恪等推崇的学术巨擘, 傅斯年以考据之严谨与感悟之细腻, 寥寥数语间道尽世间万象与人生百态。傅斯年不仅解析古文的文学之美, 更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普世智慧, 使千年文字在当代焕发新生。无论是品味生存哀叹, 还是领悟古文简练笔触下的永恒人性, 本书都将带读者穿越时空, 在文字的星河中汲取精神养分, 于古今对话中获得生命的启迪。这是一部兼具深度与美学价值的文化盛宴, 让古文之美成为滋养心灵的永恒泉源。
"文言之美,美在简洁。寥寥数语,便可描绘世间万象,道尽人生百态。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风
雅
颂
《大雅》
《小雅》
踏入古文之境,与古人同游,或喜或悲,或忧或愤,皆发自肺腑,与之同频共振。
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楚辞余音
贾谊
儒林
《诗》
《书》
《礼》
《礼记》
《乐》
《易》
《春秋》
隐公
《论语》、《孝经》
五言诗之滥觞,经岁月之淘漉,熠熠生辉于华夏诗坛之长河。
五言诗之起源
《诗经》,有“关关雎鸠”的纯真爱情;“蒹葭苍苍”的惆怅思念;“岂曰无衣”的慷慨激昂;“式微式微”的哀怨悲叹……
泛论诗经学
西汉《诗》学
《毛诗》
宋代《诗》学
明季以来的《诗》学
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ISBN | 9787514625165 |
条码 | 9787514625165 |
编者 | 傅斯年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5-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31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