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多维视角下的战争全景。
本书以《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等为核心史料,并征引、参考了大量相关史籍,不仅从宋朝的视角出发,所取用的史料也多有辽代文献,兼顾多方历史叙述,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性。多层视角的对比与交织,更全面地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与多维性。
☆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生动性。
在叙事上注重层次感,既有宏观的历史进程梳理,又有具体战役、人物和事件的细致刻画,以流畅笔触串联复杂史实,穿插生动场景描写,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阅读需求。
☆广为搜集相关历史图片资料,多层次展现历史面貌。
分为书前彩插和内文黑白插图,既有历史遗迹、遗物的实拍照片,如宋辽边关雄州地道、定州料敌塔等,更有难得的来源可靠的珍贵历史文献,如《契丹地理之图》、《景德四图·契丹使朝聘》等,以及大量战争形势示意图,助力读者深化历史认知。
赵宋立国三百多年,北方先后有辽、西夏、金、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相互之间的战和关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宋烽烟录》系列分作四册,分别是《十世纪后期宋辽和战实录》、《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生动全面地讲述了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宋朝与北方辽、西夏、金和蒙(元)的和战历史。作者是长期研究宋史的专业学者,对文献烂熟于心,书稿又经长期打磨,故此书忠于史实,体例完备,为读者勾绘了一幅细腻而又壮阔的历史画卷。宋史是今日历史读物的热点题材,而宋辽西夏金蒙(元)三百年间的和战史事,堪称热点中的热点。本稿是《两宋烽烟录》的第一卷,聚焦十世纪后期宋辽和战关系。
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著有《宋代笔记考录》《两宋笔记研究》《宋太祖》《汴梁歌啸:北宋辽时期国务实录》等,编撰有《朱熹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朱子学著述序跋题记资料汇编》等,点校《曾公遗录》等。
楔 子
第一章 城头大王旗(947-959)
一 予取予夺(947-948)
二 风云诡谲(948-951)
三 高平扬威(952-954)
四 三征淮南(955-958)
五 快收三关(959)
第二章 画策收南北(959-976)
一 陈桥兵变(959-960)
二 雪夜定策(960-962)
三 北守南取(963-971)
四 金陵降幡(961-976)
第三章 呜咽高梁河(976-986)
一 斧声烛影(976)
二 宋帝蒙耻(977-984)
三 燕燕当国(979-983)
四 岐沟溃败(984-986)
第四章 拉锯战未休(986-997)
一 血沃大野(986-989)
二 守内虚外(989-995)
三 真宗继位(995-997)
第五章 澶渊订和约(998-1005)
一 烽火烛天(998-1003)
二 六郎战迹(999-1004)
三 化剑为犁(1004-1005)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ISBN | 9787101167221 |
条码 | 9787101167221 |
编者 | 顾宏义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5-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498 |
字数 | 35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